Back

市面上的鮭魚有 4 種,你吃的是哪一種?

鮭魚的英文是 Salmon,鮭魚日文則有 サーモン、鮭,兩種說法,牠是全球最受歡迎的海鮮食材之一,屬於鮭形目鮭科的廣鹽性條鰭魚,其中,日文的「サーモン」是外來語片假名,專指養殖鮭魚、可生食鮭魚,部分地區可能也用作虹鱒 トラウトサーモン 的簡稱,而「鮭」特別指的是野生鮭魚,尤其是日本土產的,還有一個叫法是「三文魚」,香港的朋友應該很耳熟,是英文「Salmon」的粵語音譯,其實我們熟悉的食用鮭魚主要可以分為 4 種。

主要鮭魚種類:從帝王鮭到銀鮭

鮭魚種類有幾種

市面上的鮭魚種類相當多樣,主要可分為「大西洋鮭」和「太平洋鮭」兩大類,其中,太平洋鮭又分 3 種,因為外觀相似度高,一般人只能從標示鮭魚產地差別來分辨。

大西洋鮭(Salmo salar

  • 成魚體長平均 90 公分,大型個體可達 110-150 公分,重達 40 公斤以上
  • 特徵:呈銀藍色,身體上側有黑色斑點
  • 來源:主要來自挪威、智利等地的養殖場
  • 特色:市占率最高的養殖鮭魚,肉色呈橘色,油脂豐厚
  • 用途:日本料理中的鮭魚生魚片多使用此品種

帝王鮭(國王鮭魚)(Oncorhynchus tshawytscha

  • 體型最大,成魚體長可達 2 公尺,重量可達 60 公斤以上
  • 特徵:背部橄欖綠色,側腹和腹部呈銀白色
  • 肉質:油脂最豐厚,口感鮮嫩多汁
  • 主要產地:紐西蘭、北太平洋、北冰洋
  • 價格:所有鮭魚中價位最高

紅鮭(紅鉤吻鮭)(Oncorhynchus nerka

  • 特徵:肉質呈鮮豔紅色
  • 主要產地:鄂霍次克海、白令海、俄羅斯
  • 類型:以野生捕撈為主
  • 特色:油脂適中不油膩,適合生食、燒烤或煮物

銀鮭(Oncorhynchus kisutch

  • 特徵:金屬藍色魚背上有黑色小斑點
  • 產地:北太平洋,智利為全球最大養殖國
  • 特色:油脂較少但口感綿密、清爽
  • 適合族群:喜歡低油脂、肉質緊密的消費者

對於特別喜歡油脂的人,選擇帝王鮭最好;紅鮭的色澤與市售其他鮭魚不同,視覺感受更強烈,與銀鮭一樣不至於油膩,但市面上較少見,當然除非有這些偏好,不然普遍的大西洋鮭仍然是方便好入手的選擇。

鮭魚的營養價值

鮭魚的營養價值

鮭魚的 8 大關鍵營養成分

根據台灣官方數據,每 100 克鮭魚含有:

  • 熱量:158-237 kcal
  • 蛋白質:20.2-24.3 克
  • Omega-3 脂肪酸:2.2-2.3 克
  • EPA:593-893 毫克
  • DHA:828-1,614 毫克
  • 維生素 D:促進鈣吸收
  • 維生素 B12:超過每日需求量 100%
  • 硒:每日需求量 75-85%

蝦紅素:鮭魚的超級抗氧化劑

鮭魚之所以呈現迷人的橘紅色,其實是來自一種天然抗氧化成分蝦紅素(Astaxanthin)

野生鮭魚在海中攝取大量磷蝦、藻類與甲殼類生物,因此體內自然累積這種色素;而養殖鮭魚則是透過在飼料中添加天然來源的蝦紅素,讓肉質同樣保有健康、自然的橘紅色。

蝦紅素不僅安全,還具備強大的抗氧化力,是讓鮭魚色澤亮麗、營養加分的重要功臣。因此,鮭魚的紅橘色並不是人工染色,而是來自天然食物鏈的健康呈現

野生鮭魚與養殖鮭魚哪個比較好?

養殖鮭魚與野生鮭魚差在哪

台灣市售鮭魚以養殖鮭魚為大宗,野生鮭魚數量非常少,也因此會被拿來特別強調,兩者在營養與市場供應有一下差異:

特性 野生鮭魚 養殖鮭魚
肉質 較結實、有嚼勁 滑嫩柔軟、入口即化
油脂含量 較少 較豐厚
口感 帶野味 / 礦物味 溫和順滑
Omega-3 較低但更優質 因飼料可能較高
肉色 紅色系為主,深紅色則可能是紅鮭 橘紅色系(來自飼料蝦紅素)
價格 較高 較低
供應穩定性 季節性 全年穩定

養殖鮭魚的肉色來自飼料內的蝦紅素,經歐洲食品安全局認證安全劑量為 0.2 毫克 / 每公斤體重,不會傷身。

鮭魚有重金屬疑慮?

鮭魚有重金屬嗎

鮭魚是深海魚嗎?

因為常聽到的「大西洋鮭」和「太平洋鮭」都有海洋的元素,部分人會誤以為鮭魚是深海魚,有重金屬疑慮,然而根據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說法,生活在海水深度平均約 200 公尺以下,陽光透不進去的深度,才被歸屬在深海魚,鮭魚主要生活在海洋中上層,不是深海魚。

鮭魚是淡水魚?

那我們在 Discovery 看到棕熊在溪邊抓鮭魚的畫面,鮭魚就是淡水魚嗎?也不盡然。

鮭魚屬於溯河洄游魚類,牠們生命中關鍵階段發生在淡水水域,出生、繁殖與死亡;生長發育則在海水中。因此,鮭魚是淡水魚嗎?答案是也不是,鮭魚是一種在生命周期中會在淡水與海水間遷徙的廣鹽性洄游魚類。

鮭魚重金屬風險與預防

市售鮭魚以太平洋鮭為主,是位於食物鏈中上層的中型魚類,雖然不是深海魚,比起生命週期較長的鮪魚等大型魚,重金屬險低很多,如果還是有疑慮,可以參考底下的指引。

  • 去皮烹調:煎鮭魚前先去皮可減少 40% 重金屬暴露
  • 避免部位:不吃魚頭、魚皮、內臟
  • 適量攝取:每週 2-3 次,每次約 100 克
  • 選擇來源:購買有認證的水產品, 例如 ASC(Aquaculture Stewardship Council)MSC(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
  • 孕婦與幼童:避免過量攝取大型魚類
  • 痛風患者:痛風與鉛含量有關,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應限制海鮮的高普林攝取量

鮭魚挑選與保存秘訣

鮭魚怎麼挑選跟保存

鮭魚怎麼挑選

  • 魚肉:按壓有彈性、結實
  • 色澤:橙紅色、有光澤、紋理分明
  • 氣味:清淡海港味,無腥臭

避免購買的鮭魚產品

  • 於販售場所已退冰解凍
  • 表面黏膩、明顯腥臭味
  • 魚肉凹陷、無彈性

鮭魚產品保存方法

  • 冷藏:1-2 天
  • 冷凍:數個月至年(建議分切保存)
  • 急速冷凍真空包裝:1-1.5年
  • 保存技巧:先用鹽水清洗去除表面組織液

鮭魚料理與食譜建議

鮭魚料理與食譜建議

鮭魚料理方法建議

  • 炙燒燻鮭魚握壽司:常見的經典日式料理
  • 冷燻鮭魚丼飯:日式與西式結合的家常菜
  • 炭烤鮭魚下巴:下巴也是鮭魚油脂濃郁豐厚的部位,日式炭烤風味迷人
  • 奶油紙包鮭魚:一鍋到底省時的輕鬆料理

鮭魚料理的好配料

  • 鮭魚 + 洋蔥:消除疲勞、養顏美容
  • 鮭魚 + 豆腐:健腦又強化骨骼
  • 鮭魚 + 菠菜:營養均衡、提高免疫力

避免跟鮭魚一起吃

  • 柿子、濃茶:影響蛋白質吸收
  • 生小黃瓜:含蛋白質消化酶抑制劑
  • 奶酪、蜂蜜:破壞營養

聰明吃鮭魚:從選購、料理到永續,一次掌握安心指南

掌握鮭魚知識輕鬆享受鮭魚美味

聰明選購與食用鮭魚,首先要從「認識品種」開始下手。帝王鮭油脂豐富、大西洋鮭風味柔和、紅鮭肉質緊實,每種都有不同特色,依照自己的料理需求選擇最適合的品種,才能真正品味鮭魚的美味。

在食用頻率上,也建議每週 2 至 3 次、每次約 100 克,既能補充 Omega-3,又不必擔心重金屬累積。料理時若希望降低風險,可以選擇「去皮」烹調,並搭配烤、煎、氣炸、蒸等多樣料理方式,提高營養攝取並保留鮮美口感。

鮭魚不只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能為健康加分的營養選擇,只要掌握正確的選購與料理知識,就能輕鬆吃得安心又享受,若想動動手指就買到品質優良的鮭魚產品,鮮潮的鮭魚切片鮭魚碎肉冷燻鮭魚切片等,都是熱銷好評的優質選擇,趕緊加入購物車吧。

選擇鮭魚的常見問題

鮭魚的英文與日文怎麼說?

鮭魚的英文是 Salmon,日文有「サーモン」與「鮭」兩種說法。「サーモン」指養殖鮭魚,而「鮭」則多指野生鮭魚。香港常見的『三文魚』,是英文 Salmon 的粵語音譯。

常見的鮭魚種類有哪些?

主要有四種:大西洋鮭(養殖為主,肉質柔軟)、帝王鮭(體型最大、油脂最豐)、紅鮭(肉色鮮紅、風味濃郁)、銀鮭(油脂較少、口感清爽),台灣市面上多為大西洋鮭。

鮭魚的橘紅色是人工染色嗎?

不是。鮭魚的橘紅色來自天然抗氧化成分蝦紅素(Astaxanthin),野生鮭魚由食物鏈自然攝取,養殖鮭魚則在飼料中添加天然來源蝦紅素,經歐盟認證安全無害。

鮭魚是深海魚嗎?

鮭魚並非深海魚,而是廣鹽性洄游魚類。牠一生在淡水與海水之間往返,出生於河川,成長於海洋,繁殖時再回到淡水產卵,重金屬風險比鮪魚、旗魚等大型魚低。

鮭魚怎麼挑選與保存?

選購時要看魚肉是否有彈性、色澤橙紅且無腥味。避免購買已退冰或表面黏膩的產品,冷藏可保存 1-2 天,冷凍則可保存數月到 1 年以上,建議真空包裝後急速冷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