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7 大問題帶你了解挑選大閘蟹訣竅與吃蟹時機

大閘蟹是秋冬最受矚目的美食之一,鮮潮多年專營冷凍水產,每年中秋前是大量大閘蟹開始出現在台灣市場的時間。無論你是資深饕客,還是首次嘗鮮的消費者,了解大閘蟹的產地、季節與產品推薦,才能選得精準、吃得安心!

大閘蟹的風行

大閘蟹

大閘蟹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大閘蟹原產自中國長江流域,中華絨螯蟹,學名是 Eriocheir sinensis,特徵為兩螯布滿毛絨,跟台灣的毛蟹 Eriocheir japonica 很像,因為大閘蟹蟹肉細嫩、膏黃濃郁,特別適合清蒸,因為歷代文人雅士皆對其讚譽有加,是秋冬不可錯過的頂級食材。

大閘蟹與一般螃蟹有什麼差別?

一般我們常提到的螃蟹都是以海蟹為主,花蟹、三點蟹、石蟳、紅蟳、菜蟳、沙公和沙母,而淡水蟹中就屬大閘蟹這隻最有名,傳統大閘蟹吃法主要在吃公蟹蟹膏、母蟹蟹黃,通常以前者為主,若是個頭大的大閘蟹,食用部位就包含蟹腳肉,吃的方式更顯得講究,搭配薑絲醋汁、遵守「先吃蟹腳再蟹身」順序,從味道淡的部位先吃,再品嘗濃郁的蟹膏蟹黃,滿滿的儀式感。

大閘蟹價格波動因素

為什麼大閘蟹價格差異那麼大?

大閘蟹價格主要受產地、大小隻、公母別等因素影響,加上市場供需波動,每年從農曆 9 月開始大量供應,價格隨時間慢慢降下來,如同黑鮪魚一樣,若是想先別人一步嚐到美味河鮮,就要先付出較高的金額,不然也可以再等價格親民一點。

如何用價格判斷大閘蟹是否新鮮?

大閘蟹因為是河鮮,淡水食材比起海水更容易因為寄生蟲與病菌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加上水產品蛋白質含量高,一旦腐敗,造成的有害物質生長非常迅速,所以一定要買活的,新鮮與否就直接反應在價格上了。
確認是活體後,再從公母蟹、大小隻判斷,遇到價格異常低的產品就要特別注意,尤其現今網購方便,很多販售管道是看不到實體的,一定要選擇有信譽的品牌,以免買到死蟹敗興。

大閘蟹季節:關鍵三個月

大閘蟹季節

什麼時候吃大閘蟹最剛好?

我們常聽到「秋蟹」,螃蟹最佳賞味期就是秋季,這段時間氣溫降低,水溫適中,為了準備過冬,螃蟹會盡量進食,儲存能量,螃蟹肉質會最為豐滿,蟹膏和蟹黃也達到最佳狀態,才會有每年「農曆九月至十一月」,國曆在 9 月至 12 月初左右,這也是一整年最適合品嚐大閘蟹的季節。

公蟹與母蟹季節吃法有差嗎?

公蟹吃膏、母蟹吃黃,如果你非常講究,雖然坊間有流傳 9 月先吃母蟹,10 月再吃公蟹的說法,但以鮮潮的多年進口經驗來說,建議產季前期先挑約 3 兩多 4 兩的公蟹,這時候這種大小的公蟹蟹黃已經先蓄積飽滿,單價也不會過高。
因為現今國際貿易流通便利,進口大閘蟹的廠商不少,只要在對的季節吃大閘蟹,公母蟹的體驗都不會差,先吃公蟹再吃母蟹,到了產季中後期,蟹黃蟹膏的表現已經沒有早期進口量少所造成的明顯差異了。

大閘蟹哪裡買?

網購大閘蟹

網購也能買到活體大閘蟹,因為投入養殖大閘蟹的業者多了,技術也相對成熟,進口或國產大閘蟹都有網路販售,然而網購看不到實體,購買活體大閘蟹的風險與爭議需要謹慎思考,一定要選擇如鮮潮一般有完整冷鏈運輸保存的電商,確保良好的購物體驗。

實體通路

水產超市與五星飯店也會引進大閘蟹,供應來源一般都不會亂來,但價格當然就高了,若是想追求 CP 值,自己在家吃開心的,不考慮用餐場合,不妨在秋蟹季節選擇鮮潮購買,以大閘蟹主要都是清蒸料理來看,去餐廳付出的金錢多會是買服務體驗。

大閘蟹產地

進口大閘蟹

最具知名度的大閘蟹產區是位於中國江蘇的陽澄湖,因湖水富含礦物質,加上放養密度低,養出的蟹隻體態健壯、膏黃飽滿。

物以稀為貴,隨著陽澄湖大閘蟹價格水漲船高,供不應求時,市面上就出現不少假冒商品,也因此開始有更多地區被提倡或投入養殖,如洪澤湖、東北和湖南等,目前市面上已經不再只有單一產地大閘蟹,其實蟹的品質也各有千秋,仍然需要回歸到選擇優良的廠商來思考,產地已經沒有絕對的好壞

台灣大閘蟹

台灣養殖的大閘蟹主要集中在苗栗縣,因為對於台灣而言大閘蟹是外來種,養殖控管成本高,近年來養殖規模相對較小,加上苗栗注重生態養殖,不使用藥物,產量低,單價高,但在強調產地標章及品質管控下,仍受到不少消費者青睞。

挑對大閘蟹,吃出秋冬的極致美味

無論是來自陽澄湖的經典風味,還是苗栗在地養殖的安心選擇,大閘蟹始終是秋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珍饈。我們從產地認識、價格判斷,到季節掌握與購買管道,唯有深入了解,才能吃得安心又盡興。

鮮潮多年來供應台灣市場冷凍水產品,致力在對的季節為消費者提供最具品質保證的大閘蟹產品,讓你能輕鬆享受秋蟹的極致美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