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居酒屋或海鮮餐廳的菜單中往往會看到一道「鯛魚下巴」料理,不管是酥炸或燒烤,都有一群人固定會點,到底它有什麼特別?又是從什麼魚取下來的?為什麼我們家裡的餐桌上很少看到?它真的是鯛魚的下巴嗎?讓鮮潮幫您深入介紹它。
魚下巴是什麼部位?

魚下巴又稱「魚喉」,是魚類胸鰭、腹鰭與魚鰓下緣所成的三角形部位,一般取自紡錘型魚體的魚,尤其以鯛魚、鱸魚為主,這其中又以「鯛魚下巴」在市場中是最常見的,這個部位因為魚隻長時間呼吸、覓食活動,讓肉質緊實且富有彈性,同時又連結到魚腹,因此含有一定的油脂,讓它吃起來兼具油香與 Q 彈口感。
鯛魚下巴的由來
在台灣,我們最常接觸到的鯛魚下巴,通常來自於「台灣鯛」,台灣鯛是吳郭魚的改良品種,經過多年的養殖技術改良,已經大幅改善了土味問題,是 CP 值高的蛋白質來源。
台灣鯛近幾年的年平均產量約在 6 萬噸上下,除了供應內需市場,大部分都出口,尤其出口到歐美國家,考慮到這些地區飲食習慣與東方不同,以及產品的食用便利性等因素,必須加工成魚片形式,造就非常多的副產物,其中也就包括鯛魚下巴。
鯛魚下巴的魅力
鯛魚下巴之所以受到老饕們的喜愛,除了長時間運動造成的 Q 彈肉感外,更在於油脂,這些油脂在烹調過程中會釋放出迷人的香氣,讓整體吃肉的體驗更加滑順多汁,不管是用簡單的鹽烤、香煎,或是紅燒、氣炸,鯛魚下巴都能呈現很好的口感與風味,就怕嫌麻煩不會吃。
鯛魚下巴的營養價值

豐富的優質蛋白質
鯛魚下巴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每 100 克鯛魚約含有 16~18 克蛋白質,魚肉一直是日常生活中優質的蛋白質來源,蛋白質幫助構成身體組織、修復細胞、維持生理機能,成長中的兒童或青少年,健身族、開刀或需要修復身體組織的族群來說,魚肉都是補充蛋白質的絕佳選擇。
脂肪含量
鯛魚下巴含有豐富的油脂,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大部分網路資訊都提倡它是低脂、高蛋白食材,這其實是錯誤的,魚下巴往魚體後方延伸就是魚腹,魚腹是儲存脂肪最主要的部位,每 100 克的魚下巴脂肪含量可以達到快 20 克,而台灣鯛幾乎都是養殖魚,肥滿度又有刻意增加,不像野生魚因為環境造成個體間差異巨大,有肥有瘦。
Omega-3 脂肪酸與膠原蛋白
好消息是鯛魚下巴的油脂中富含 Omega-3 不飽和脂肪酸,如 DHA 和 EPA,對於心血管健康、促進大腦發育都很有幫助,加上鯛魚下巴也有膠原蛋白,有益皮膚彈性與關節,都讓鯛魚下巴這種不易食用的食材增添一些除了美味口感外的健康價值。
鯛魚下巴要怎麼料理

椒鹽鯛魚下巴
將鯛魚下巴洗淨擦乾後,以米酒、鹽和胡椒醃 10 分鐘去腥,再裹上薄薄一層麵粉,入鍋以 170°C 油溫炸至金黃酥脆。起鍋後鍋中留少許油,爆香蒜末與辣椒末,加入炸好的魚下巴拌炒,灑上鹽與椒鹽調味,最後撒上蔥花與蒜酥拌勻即成。
椒鹽鯛魚下巴整體質地外酥內嫩、伴隨著十足的魚油香氣,搭著蒜香與椒鹽鹹香,從嗅覺就造就豐富層次,加上入口後酥脆的口感,令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
烤箱烤鯛魚下巴
使用烤箱烤鯛魚下巴,鮮潮建議將烤箱預熱至 180~200°C ,烤 20~25 分後翻面再烤 10~15分,過程要從鯛魚下巴的大小和厚度調整,可以觀察魚下巴的表面是否呈現金黃色,確保兩面受熱均勻。如果用氣炸鍋,溫度同樣設定180~200°C,時間減半到 8 分鐘,翻面再 5 分鐘。
香煎鯛魚下巴
魚類海鮮呈現原始美味的方式就是香煎,鯛魚下巴因為形狀不規則,受熱不均勻,需要注意不要煎到焦,鮮潮建議將鯛魚下巴擦乾後,抹一點鹽和米酒醃 10 分鐘再下油鍋,先用中火把魚皮面煎至金黃,翻面再煎腹肉面,過程中較厚的區塊就用筷子戳看看確認熟度。
鯛魚下巴料理小撇步
料理鯛魚下巴前,一定將魚下巴水分擦乾,能幫助魚皮煎烤時更加酥脆,調味料以適量的鹽為主,品嚐原味,感受油香與 Q 彈口感為主,若是使用的鯛魚下巴味道較重,再用蒜頭、辣椒、胡椒、檸檬汁等其他調味,依個人食用習慣或料理方式添加。
什麼魚的下巴最好吃?

鯛魚下巴
鯛魚下巴是鮮潮最推薦嘗試吃這種食材的入門選擇,它的口感明顯跟魚身肉不同,油香味也能感受到,加上養殖規格一致性高,料理難度也不會因為大小塊需要常常調整而麻煩,價位不高,推薦先吃出興趣再來考慮高價魚下巴,品嚐進階美味。
鱸魚下巴
除了鯛魚下巴之外,鱸魚下巴也很推薦,鱸魚本身肉質沒有台灣鯛厚實,氣味也偏淡,讓鱸魚下巴的肉質可以用淡雅鮮嫩來形容,這條魚的油脂相對少一點,入口感受不會過於豐富強烈,價格通常比鯛魚下巴稍高一些,仍然是很好入門的魚下巴選擇。
鰤魚下巴
在多種魚下巴中,鮮潮最推薦青甘下巴(青魽下巴),青魽是鰤魚的一種,這條魚在日本為譽為頂級美味,台灣人也非常喜愛,鰤魚下巴在日本料理中是高檔食材,其肉質細緻、甘甜,油脂含量極為豐富,烤製後外酥內嫩,入口即化,帶有獨特的香氣,讓青魽魚肉吃起來像海上的和牛一般。
鮭魚下巴
鮭魚在市面上非常常見,但你有見過鮭魚下巴嗎?它的色澤兼具視覺辨識與驚豔,看著整塊橘紅色的鮭魚下巴在燒烤過程中滴落的油脂,口水也跟著滴不少,Omega-3 就不用說了,鮭魚下巴最吸引人的就是油脂,偏愛吃油香的人最推薦這種魚下巴,口感最滑順,價格也在中價位,值得嘗試。
鯛魚下巴的魅力,值得你親自體會

不管你是剛接觸魚下巴的新手,還是已經深陷其中的老饕,鯛魚、鱸魚、鰤魚到鮭魚下巴,各有風味特質,如果你想嘗試魚下巴,鯛魚下巴兼具蛋白質、與油脂,鮮潮推薦的料理方式也能讓你輕鬆品嚐它的美味,不妨試試我們各種魚下巴,用舌尖感受那酥脆油香與鮮嫩 Q 彈交織的體驗,讓魚下巴成為你餐桌上的常客!
鯛魚下巴最常見的問題
鯛魚下巴富含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如 DHA、EPA)與膠原蛋白,是營養價值相當高的部位,不過脂肪含量也較高,約每 100 克可含近 20 克脂肪,建議適量攝取,搭配均衡飲食更健康。
市場上的鯛魚下巴主要取自台灣鯛,也就是改良自吳郭魚的品種,由於台灣鯛產量穩定,加工成魚片後會產生大量副產物,魚下巴就是其中之一。
鯛魚下巴多為魚體靠近胸鰭與腹部交界處的部位,肉質含油且 Q 彈,雖然不像魚身主肉那樣大面積無刺,但刺比較大,相對容易挑出,食用時稍加注意即可。
若使用烤箱烤鯛魚下巴,建議預熱至 180~200°C,先烤 20~25 分鐘翻面,再烤 10~15 分鐘;若使用氣炸鍋,則可設定相同溫度,烤 8 分鐘後翻面再烤 5 分鐘,視魚下巴大小與厚度做調整。